《常寧文學》2011年第2期·詩文賞析

編輯:redcloud 2012-04-13 17:07:00
—分享—

  

 

  永生不滅的愛之“焰火”

  ——《陳群洲愛情詩選》讀后

  封志良

  《陳群洲愛情詩選》共分六輯,各部分有機地組合成一個整體,,真實地記錄了陳群洲先生的心路歷程。正如作者自己在后記中所說的“在愛情詩寫作中漸漸成長的詩人久久沉浸在往昔的歲月,,無論幸福抑或痛苦,,無論快樂抑或悲傷”,都是他銘心刻骨的誠摯吟唱,。這本詩集已經收到有一段時間了,,一直在慢慢地品讀、回味.,,我不敢輕易地拿起筆來,,害怕我那幼稚的文章會褻瀆了陳群洲先生的滿腔真情。但是那愛之“焰火”卻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熊熊燃燒,,揮之不去,,讓我有些不能自已,不得不說出我的一些內心感受來,。

  愛情這兩個簡單的漢字,,組合起來的力量是無窮的,。在這個精神信仰的支撐下,一些人可以為她去拼搏,、爭斗,,可以舍棄自己的家庭、生命甚至整個世界,。譬如《孔雀東南飛》里的焦仲卿與劉蘭芝,;莎翁筆下但求同死的羅密歐與朱麗葉。陳群洲先生的愛情詩語言清麗而純凈,,意境開闊且深沉,,是心與心的交流,是情與情的碰撞,。“我不愿順著來路歸去/遍地的月光會讓我想起許多舊事/還有那些不會消逝的弦語/讓我總也走不出一個漫長的夏天”(《弦語》),。這些滿蓄疼痛“堅定無比”的“錚錚弦語”,營造了一種凄清,、苦澀的氛圍,,不但給全詩籠罩上了一層沉重、哀傷的色彩,,而且將一位少年無限癡迷而又堅貞執(zhí)著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露了出來,。“一片一片的林子依河而立/常常有白鷺來棲/這些嫵媚無比的愛情之鳥/是從什么地方飛來的/總聽到對岸有一種聲音/鳥鳴一樣美麗。讓人心動”(《隔河而居》,。這只“嫵媚無比的愛情之鳥”,,容易讓人聯(lián)想到《詩經》里那只“關關”鳴叫的鳩鳥,但是仔細閱讀下來,,同樣的流水環(huán)繞,,同樣的熱烈追求,在詩人的筆下,,這只“鳥”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意義,,那就是揭示了一種“相望而不相及”的人與人之間的存在關系,在理性的思考下達到了新的藝術高度。照我看來,,這種古典和后現(xiàn)代的嫁接,,正是每個詩人寫作時所要或者正在尋求的出路,陳群洲先生給了我們成功的示范,。

  陳群洲先生的愛情詩歌更多的給人是一種真實而誠摯的感覺,,他在詩歌中滲透了自己的生命體驗,用詩歌見證已經行走過來的足跡,,《家園》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篇,。“被折斷的翅膀,再也無力飛翔/一雙雙眼睛表情復雜/每個人都在深刻的矛盾著//猶豫不決曾使我們失去/多少寶貴機會,。而尋找和回避/又讓我們同時承受著雙重的苦難”(《家園》),。通過感情摯熱而又意蘊深遠的詩歌語言,,深刻地記錄了自己在愛情來臨時相愛雙方復雜而又矛盾的內心世界。在快樂與痛苦交織的邊緣,,詩人所要的并不單單是幸福時刻“花朵綻放”瞬間的“光芒”,,更在乎的是這種追求的“過程”以及慢慢“成熟的品性”,從而“更懂得怎樣珍愛以及悉心守衛(wèi)”,。這首近三百行的長詩,,展示的是一種美麗而又切膚的痛感,所呈現(xiàn)出來的藝術魅力,,在“尋找和回避”之中,,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,完全可以讓讀者創(chuàng)造出屬于自己的故事情節(jié)來,。再看《吹琴的少年》這篇詩人“提出命名并長期進行先鋒探索的詩散文”,,他是如此描述一個鄉(xiāng)村少年對外面世界無限憧憬的美好夢想的,“在晨曦里,,在夕照中,,吹琴少年就這樣在一支永遠的曲子中,反反復復地出現(xiàn),,又反反復復地消失……在最美好的向往里,,沿窄窄的鄉(xiāng)間小路,走過朦朦朧朧的歲月,,淹沒在茫茫人海”,,作為一個從鄉(xiāng)村走進城市的機關干部,他對當下現(xiàn)實生活敏銳而細致的觀察力,,使他能夠在現(xiàn)實的細微之處找到一種來自真實體驗的詩意,,完成了他詩歌中對當下日常生活的介入與揭示,喚起了我們對日常生活和內心情感的尊重與熱愛,。正是陳群洲先生這種對生活的真誠態(tài)度以及他的藝術直覺,,成全了他的這些給閱讀者帶來了巨大感動與視覺印象的愛情詩歌。

  詩歌從更多方面來說,,是不能遠離于讀者而存在的,應該建立起與讀者的互動,,陳群洲先生的愛情詩就充分地注重了這一點,。在這里有必要提及一件事來,前段時間我在中學實習時,,配合學校策劃了一場現(xiàn)當代詩歌朗誦比賽,,為了有更多的詩歌進行選擇,我找到了《顧城詩選》,、泰戈爾的《飛鳥集》,、《年度最佳詩歌》以及包括《陳群洲愛情詩選》在內的一大批優(yōu)秀詩集以供挑選,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被老師和學生們選出來朗誦的十二首詩歌中,《陳群洲愛情詩選》里的詩歌竟然占了兩首之多,。不難發(fā)現(xiàn)在老師和學生們眼中,,陳群洲先生的詩歌完全是可以和名家作品媲美的,同時,,他的詩歌也是被大眾廣泛接受的樸素并有一定意義的詩歌,。我想,這個事實是對他“始終在詩歌的創(chuàng)作傾向上堅守唯美和平民化寫作方向”所付出汗水的充分肯定和鼓勵,。讀陳群洲的愛情詩歌會有很多感觸,,因為這些都是對于我們曾經經歷過,或者現(xiàn)在正在經歷,,或者以后必須經歷的現(xiàn)實生活的詩化和思索,,他讓我們知道哪種愛情是應該堅守的,哪種愛情又只不過是浮游的生物,、過眼即逝的東西,。這就是來自陳群洲先生內心的愛之“焰火”,悠遠而現(xiàn)實,,熟悉而陌生,,持久而熱烈,值得我們一讀再讀!

{Ky:PAGE}

 

  合 影

  ——讀陳首印《愛情山水畫》

  孫承佳

  穿件淺顏色的休閑衣,,刮凈絡腮胡子,,如果剛好理了發(fā)焗了黑油,提氣收腹往鏡子前面那么一站,,我自己都會偷著樂:操,,還不見得老嘛。在陌生的女人面前,,或參加有年齡限制的活動,,譬如干部選拔,少報五至七歲,,自信不會露餡,。可不知為什么,,最近嘴里卻時常踹出“那時候”三個字,,而且一講“那時候”,往事在腦海里立刻清晰起來,,好在不是我個人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。這不,老同學陳首印舍得半年的賦閑,使勁回憶青春,,拿出了自傳體小說《愛情山水畫》,,雖然尚未自費出書,作為首批讀者,,我讀它用心得象早年讀世界名著,。這情形如同汪峰的《春天里》,自己唱沒多少人注意,,而兩個農民工的翻唱,,卻讓無數(shù)人潸然淚下……。

  小說里的愛情如小說的標題:自然,、清新,、流暢,沒有九曲回腸,,沒有生離死別,,更沒有是非對錯,沒有恩怨輸贏,,“我”作為一個鄉(xiāng)村教師,,對漂亮高雅的女同事無法言明的仰慕,與地攤女發(fā)乎于情,,止乎于生活的交往,,同妻子無愛組合完成人生繁衍命題。雖然跟三個女性有瓜葛,,但時間上沒有沖突,,小溪般順流而下,關系并不糾結,,山林般翠綠醒目,。找不到幽會、相擁,、熱吻的描述,,當然更沒有時下痛不痛就有的“無痛人流”——這就是我們一代人的愛情婚姻。

  我固執(zhí)的認為,,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,,是中國最幸和最不幸的人。所謂幸運,,見識了五千年的文明史,,從農耕文化到工業(yè)時代到現(xiàn)在的網絡世界,如果有足夠的生命力,,甚至可以進入“地球村”,用有限的生命,游歷漫長的歷史,;所謂不幸,,在發(fā)情期,恰逢有處男無“剩女”時代,,作為這輩中成功“躍農門”的那部分人,,特別是鄉(xiāng)村教師,有著讓先輩晚輩貶低的婚戀觀:為了避免組成“半邊戶”家庭,,拼命找有“國家糧”本本的對象,,在這一前提下,有沒有感覺不重要,,相貌,、性格、年齡也不會太在意,。你還別說,,愛情雖是寡淡的,求偶的過程卻是愉快的,,而且是團體性的歡慰,。只要得到未婚工作女性的信息,哪怕這信息不很準確,,哪怕多遠的路程,,一到星期六,幾部十幾部單車候鳥遷徙般向那兒奔,。累了,,在樹蔭下歇會,餓了,,喝一肚子井水,。如果能在女方——不管成與不成,吃上一碗蔥花蛋湯,,這一生都會記著她的好,。

  你還別說,沒有選擇,,有時就是最正確的選擇,,丑妻是家中寶,丑妻旺夫,,這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,西方也認同這個,蘇格拉底就承認自己之所以成為哲學家,,是因為娶了個悍婦,。想想道理其實不深,,當你的老婆上不了廳堂,你就沒有理由不發(fā)憤登臺亮相,。如果過去了許多年,,特別是“一枝花”后,盡管遇上了男女關系隨和的時代,,盡管對女性奉行不主動,、不拒絕、不負責的“幫扶”政策,,依然還能維護家庭穩(wěn)定——這不是否定愛情的存在和對婚姻的重要,,而是說明情感可以轉化,多年夫妻成兄妹,,長期的耳鬢廝磨已磨出了親情,,誰又能輕易割斷親情?一旦情分化作了責任,生活也就輕松了,,你便可以夢里意淫“沉魚,、落雁”,白天可以大方地當眾愉悅自己:兒子十八歲生日那天向我討取人生忠告,,我說:無它,,唯有不能向同齡女友借錢。兒子問“何解呢”我指著他慈祥笑意的娘說,,當年就是向她借錢,,還不起,我便以身相許,,托付終生了,。

  所以說,首印同學的《愛情山水畫》,,讓一幫年近五旬的老同學讀得津津有味,,不是他寫得多么好,而是勾起我們的青春回味,,它就象一張發(fā)黃的合影,,依稀能辨認出你、我,、他,。當然,這張合影中還有大人物,,有空你就猜,,我說怕討嫌。

編輯:redcloud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常寧新聞網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