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同茲(1895-1973),,原名連昌,,字漢杰,、同茲,、號異,,蘭江鄉(xiāng)人,。10歲開始讀書,,先讀蒙館,,后讀經(jīng)館,,民國二年(1913年)考入湖南省立甲種工業(yè)學校,,畢業(yè)后留校任助教,曾參加中華革命黨,。民國六年(1917年)起,,先后在湖南電燈公司,、天津法國永和機械廠,、湖南兵工廠,、華實紡織廠等單位任技工,。民國九年(1920年),,他與甲種工業(yè)學校同班同學黃愛、龐人銓在長沙組織勞工會,,并被選為該會俱樂部主任,,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,,參與領導華實紗廠工人罷工斗爭。民國十一年(1922年)一月十七日,,黃愛,、龐人銓遭殺害。他逃往漢口,。民國十三年(1924年)參加中國國民黨,。次年,任上海南洋煙草公司同志會書記,,參與組織上海工團聯(lián)合會,,民國十六年(1927年)任國民黨中央勞工部組織科長,。翌年改任中央宣傳部征集科長,、秘書等職,。旋隨吳鐵成赴東北活動,促進東北易幟的實現(xiàn),。
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起,,任中央通訊社社長,,前后歷20年,,成為蔣介石統(tǒng)治集團的喉舌,。民國二十四年(1935年)十二月,,在國民黨第五屆第一次中央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,,并先后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(zhí)行委員,、常務委員,??谷諔?zhàn)爭期間,,曾在重慶當選為全國新聞聯(lián)合會主席,。
民國三十八年(1949)四月去臺灣,。次年改任中央通訊社總社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,,并先后擔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,、總統(tǒng)府國策顧問等職,。1964年退休。晚年還出任臺北市報業(yè)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,、世界新聞職業(yè)學校董事長、復興戲劇學校董事長,。
肖同茲是舊中國新聞界名人,,但他不是名記者,他的才干不在寫文章,,也不在新聞言論方面,,而在于管理,是中國著名的新聞事業(yè)家,。他領導中央通訊社的作風是“以誠相待”,、“知人善任”、“提綱挈領”,,很多在他手下的從來人員說他是“最佳老板”,。他的新聞觀點是:報紙是推行民主政治的重要工具;自由的觀點和責任的觀點是不可分的,;對讀者負責是新聞記者必須牢記的原則,;學術化研究是通訊社的重要任務;通訊社是人民的耳目,;新聞記者應是“良相良醫(yī)”,。
蕭同茲于1973年11月11日在臺北逝世,終年78年,。他逝世后,,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成立治喪委員會,蔣介石還頒布褒揚令,,說他“性行果毅,,器識宏渾……主持中央通訊社逾三十載,規(guī)劃日新……加強國際宣傳,,領導有方,,勛勞尤著。”
常寧縣政協(xié)于1988年,,出版了《蕭同茲與中央通訊社》文史專輯,,以示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