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橋河畔

作者:張朔夫 編輯:redcloud 2017-10-31 09:38:40
—分享—

  我的老家在常寧市羅家橋,,屋后的潭水河由南向北緩緩流淌,,經(jīng)年四季,孩提時那段最美好的時光,,承載了太多快愜的記憶,。

  河堤上的柳樹剛剛露出嫩芽,,孩子們的心就被撓的癢癢的,。想方設(shè)法湊齊兩三分錢,去鋪里買一個魚鉤,;再去山里砍來條竹,,從娘的針線盒里翻出一段線頭,穿街溜巷,,滿地里尋找廢棄的舊電池,,熔成鉛跎,一根釣魚桿就做成了,。只等空閑,,就挖來蚯蚓,去河邊垂釣,。

  河里的魚有十幾種,,常見的有鯽魚、鰷魚,、鯉魚,、青魚、河鱔,、甲魚,、鯰魚、桃花魚,、沙鰍,、螃蟹、河蝦,,最多的是銀飄魚,。大人們常以網(wǎng)鋪魚,孩子們多用釣桿,、蝦弓罾和魚簺,。

  每當(dāng)河里發(fā)洪水,水夾雜著泥沙全是渾濁的,,趁這個時候大人就多以扳罾捕魚,。那是用四根小毛竹作為支架,把網(wǎng)的四角扎在支架尖端,,撐開后即成為正方形的網(wǎng);再用一根毛竹作為主干,,主干的小頭把支架的十字處扎牢,,再用一條較粗的繩子,一端固定在主干的尖端,,一端在收網(wǎng)和放網(wǎng)時作牽引用,,名副其實的混水摸魚,。

  魚簺是蔑匠用細竹片編成,上下兩層合扣,,中間特意留有空洞,,上層中心開了一個手掌大小的方孔。誘餌即是韭菜,、癩哈蟆,、剩飯一起伴炒的飯團,香氣撲鼻,,裝魚時在河底用手將沙石扒開,,把魚簺埋入,簺上照樣以沙石偽裝,,捻一小團誘餌,,放在方形口邊,吸引魚兒深入,,隔一時段起一次魚,,特別過癮。

  河里的蝦子和螃蟹很多,,在岸邊的淺水處,,翻開石頭,里面就能見到,。小伙伴們經(jīng)常抓來玩,,用玻璃瓶子裝著,養(yǎng)上十天半月,,其結(jié)果多是死掉,,少有放生。大人們也夾螃蟹,,一會就夾半桶,。第二天把上面的殼和下面的殼去掉,洗凈去腮,,用茶油,、辣椒炒著吃,味道特別香,。

  蝦米個頭太小,,如果沒有蝦弓罾,就拿個筲箕,,往水草底部一戳,,拿起來,很多蝦米在筲箕上直跳,,待回家中,,用簸箕曬干,,隨時拿腌豆角和蝦米一起炒,最好下飯,。

  夏天是潭水河最熱鬧的季節(jié),。

  清晨,朝霞照耀著河面,,魚兒跳躍,,波光鱗鱗。天之藍,、日之金,、樹之綠、魚之白,、水之亮,,在河面交相輝映,絢麗奪目,。

  河床里方形,、圓形、蛋形,、棒槌形的鵝卵石形態(tài)各異,,色彩繽紛。我們那時多用來打石子仗,,上街,、中街、下街以及河對岸四個小組,,隔三岔五地打一仗,。頭破血流、喊爹叫娘是常有的事,,傷勢嚴重的,,大人帶著孩子就會找上門來尋肇事者,呵斥幾句,,也就過關(guān)了,。

  河灘上粗細不一的沙堆軟綿綿的, 那是伙伴們挖地道,、修長城,、做陷阱的樂園,只是好夢不長久,,每漲一次水,,沙丘就會搬一次家。

  夏日找蟬殼,,是一件令伙伴們興奮的事情,,因為蟬殼的藥用價值,所以我們拾來以后,,會拿到收購站去賣,。在那個掙錢不容易的年代,也是一筆收入,。河堤兩岸的樹叢里,,知了成群,有時一只蟬蛻掛在高高的樹頂上,,我們就會從中比賽誰最勇敢,、誰的爬樹本領(lǐng)最高。

  河水清澈見底,,一般都是水深平膝,,不多的最深處也只淹沒一個大人,是天然的游泳場,。端午以后,,河水的溫度不再涼了,大人們就允許孩子們下河游泳,。午飯一過,,河里便如同集市:摸魚的、撒網(wǎng)的,、裝簺的,、用石灰或茶麩水抓魚的、邊抓魚邊洗澡的.....男女老少,,其樂融融,。

  夜幕降臨,大家陸陸續(xù)續(xù)從屋里扛來竹涼席或躺椅在河堤上排開,,點上一捆干艾葉做成的火把,,將身邊附近熏一遍,隨后在海闊天空的調(diào)侃中漸漸進入夢鄉(xiāng).......

作者:張朔夫

編輯:redcloud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常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