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家鄉(xiāng):馬王塘

作者:周又紅 編輯:redcloud 2018-03-09 09:40:01
—分享—

  談起家鄉(xiāng)時,我的腦海里立馬回響起一首歌:“我的家鄉(xiāng)在日喀則,,那里有條美麗的河.......藍藍的天上白云朵朵,,美麗河水泛清波。”

  我的家鄉(xiāng)不在日喀則,,在常寧馬王塘,,顧名思義,因塘得名,。家鄉(xiāng)雖然沒有美麗的河,,但卻有美麗的山、美麗的人,、美麗的情,,是我記憶最深、夢回最多的地方,。

  馬王塘地處常寧至祁陽,、洋泉至官嶺交匯點上,是常寧西鄉(xiāng)古道上較大的圩市,,逢三,、六、九趕圩,。街下有一廟,,名“包公廟”;街不遠處,,設(shè)一小學(xué),,名“金市小學(xué)”,是我的啟蒙學(xué)校,。這些年過去了,,小學(xué)的學(xué)生換了一茬又一茬;街上的趕圩從寂靜到熱鬧,又從熱鬧到蕭條,,不變的只有那包公廟,,靜靜地佇立在那,見證著馬王塘人的勤勞善良,,感受著馬王塘人的喜怒哀樂,、酸甜苦辣。

  馬王塘人一街雜姓,,它不像有些村莊,,全村人都同姓。我不知道大家都從哪兒來,,為何住在了這條街,,但鄉(xiāng)親們勤勞、質(zhì)樸,、友好,、和睦,雖不一家姓,,勝似一家親,。

豐收之喜

  記憶中,家鄉(xiāng)熱鬧場面之一是快過年時的分肉,、分魚的場景,。馬王塘以生產(chǎn)隊為基礎(chǔ),魚塘養(yǎng)魚,、豬圈養(yǎng)豬,。到了年邊,,馬王塘人就開始卷起褲腳干塘撈魚,,擼起袖子殺豬。全隊的勞力一起行動,,撈得一網(wǎng)魚上來,,就由生產(chǎn)隊長根據(jù)各家各戶取得的工分論斤分配。

  那時,,塘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,,我們幾個小孩調(diào)皮,趁著個頭小,,從人縫中鉆進去看熱鬧,。只見肥肥白白的魚兒在籮筐里蹦噠,大人們用大秤把籮筐架起,,一個負責(zé)掛秤砣,,每每那秤尾高高翹起,就把秤砣一壓,看準(zhǔn)數(shù)字,,大聲地報:“張三家,,三十斤”。被喊中的那家,,就笑得眼不見牙地過來把魚兒收起,,喜滋滋地回家。這是一年的收獲,,可以給家里的小饞嘴做一頓美味的紅燒魚了,。

觀西游記之樂

  小學(xué)二年級的暑假,西游記開始熱播,。當(dāng)時馬王塘街上有電視的人家不多,,街上一戶,街下一戶,,均為14寸黑白電視,,且?guī)в泻枚嘌┗c。那時西游記的音樂對我們來說是最誘人的了,。只要那熟悉的音樂一響起,,我們幾個小腦袋就粘在了人家的窗戶上,使勁地往里擠著看,,狠不得把眼睛直接貼電視屏幕上,。后來那戶人家也挺大方,干脆把電視搬到窗戶上來,,讓我們在外面舒舒服服地看,,當(dāng)時真是讓我們感激涕零。

  在那一個小時中,,我們是最安靜的,,背著個小板凳,雙手交叉老老實實地坐在那兒看,,甚至帶有點虔誠的心情,,生怕看的時候吵鬧,人家不讓我們看了,。小伙伴們邊看邊記,,看得仔細,記得真切,。到了第二天,,小伙伴們就分飾各個角色在街上嘻哈玩鬧。記得我要學(xué)孫悟空的前翻,,沒有任何人的指導(dǎo),、沒有任何東西鋪墊,,就在馬王塘的水泥街上,雙手一撐,,翻過去了,。只不過手在最后撐的時候有點力小,頭皮蹭到地,,蹭掉了幾跟頭發(fā)(很痛的),。可我堅強地忍住了,,沒有掉淚,,側(cè)著起身,拍拍手上的灰,,跟啥事沒有似地回家去,。晚上繼續(xù)背著板凳占位置。真得感謝鄉(xiāng)親們的大方熱情,,讓我們沒有錯過這經(jīng)典的劇本,,童年憑添不少歡樂。

傷逝之哀

  1988年,,那一年可能馬王塘街流年不利,,一條街走了8個人,有老人也有小孩,。其中一個是我的好玩伴,,我小時唯一一張穿裙子的黑白照片,是借她的裙子,。不到10歲的她在這年暮春時分,,聽說是到田邊看到什么不祥的事物突發(fā)腦膜炎。我當(dāng)時跑去看她,,她已經(jīng)高燒糊涂不能說話,,只能用眼睛表達她的痛苦,附近的赤腳醫(yī)生治不好她,,但家里又無錢送去大醫(yī)院,,只有祈禱奇跡。我一直在她身邊坐著,,希望她能同我說話,直到夜晚,,我才回去,。第二天,聽說她走了,。因未成年,,街上人幫著草草料理了后事,。

  那年,連著發(fā)生的傷逝事件,,讓整個街悶悶地,,就連最調(diào)皮的小孩兒都收斂起來,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,。大人們在靜靜地商量著后續(xù)辦法,,如何幫助受苦人家,如何調(diào)整生產(chǎn)方式,,以及如何讓馬王塘街走出陰霾,。

興旺之歌

  1989年的春節(jié)后,我離開了馬王塘,,來到水口山,。之后幾年讀書未回老家。再回到老家時,,已是94年的清明節(jié),。當(dāng)車停在街口那熟悉的塘邊時,一股油然而生的思鄉(xiāng)之情從心底噴發(fā)出來,。塘還是那口塘,、井還是那眼井;只是街道,,卻顯得比以前短了,、窄了。我慢慢走進街中,,回憶這是誰的家,、這邊又是誰的家。有些房子沒變,、有些房子已經(jīng)改頭換面成幾層樓的紅磚房了,。不時有小孩竄出來,好奇地望著我,,待我看過去,,又“刷”地一下,不好意思地跑開,。透過他們,,我仿佛看到我小時候在這街上奔跑的身影。

  走到我家門口時,,發(fā)現(xiàn)對面李金玉大嬸家很是熱鬧,。我走過去一看,原來是嬸嬸阿姨們正在一起做清明粑粑,。我沖里喊了聲“大幾”,。(常寧話)阿姨嬸嬸們有認出我的,,試探著問:“你是華玉的女,老三牛牛?”我回答:“嗯,,是咯,。”

  阿姨嬸嬸們立馬熱情起來:“來來來,牛牛,,到咯里座,,喝開水,等粑子熟了吃粑子,。”金玉大嬸在里面燒火蒸粑子,,阿姨嬸嬸們分工合作,搗米的搗米,、拍粑的拍粑,、點花的點花。只見阿姨們雙手熟練的拍拍,,一個圓圓地,、白白地粑坯就出來,放到簸箕里,,再在圓中心點上小紅花,,清明粑粑就美美地呈現(xiàn)在眼前。

  后來,,我每年清明都回鄉(xiāng),,街上的高房子越來越多。2006年,,村里還集資重修了包公廟,,中秋節(jié)開光,希望借助包拯那清正廉明的正氣,,庇佑馬王塘人口清泰,、合家平安。街上還有著三位壽星,,均近百歲,。街上后輩考取大學(xué)的人也越來越多,還出了第一個研究生,。

  這就是我的家鄉(xiāng)——馬王塘,,有著美麗的塘、美麗的山,、美麗的人,、美麗的情,,至今在傳著動人的歌。

作者:周又紅

編輯:redcloud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常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