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鄉(xiāng)的那口水井

作者:詹慧群 編輯:redcloud 2018-09-26 08:58:49
—分享—

  故鄉(xiāng)有一口水井,,靜靜地蹲守在村前那口池塘的西隅,。井口有點大,四五平米的樣子,,內(nèi)壁爬滿綠苔,。井沿用就地取材的紫色巖石壘就,,看上去非常簡陋而粗糙。但就是這口水井,,瀲滟著我童年明亮而清澈的眼睛,,承載著我童年純真而美麗的向往。

  早晨,太陽剛露出它的小半邊臉,,早起的人們就挑著木質(zhì)水桶出現(xiàn)在井邊,。那紅彤彤的太陽,給對門的小山包鍍上了一層紅色,,給村里的土磚房鍍上了一層紅色,,也給路邊小草上的露珠鍍上了一層紅色。挑水的人在井臺上放下一只水桶,,用扁擔(dān)上的鉤子鉤住另一只水桶,,往水井里一扔,用力拽住鉤繩,,左右一擺,,水桶翻了,水就咕嘟咕嘟地滿了,。兩只水桶的水裝滿了,,他們就挑著兩輪紅彤彤的太陽回家。

  傍晚,,鳥兒開始吱吱喳喳呼朋喚友結(jié)伴歸巢,,田間耕作的老牛伴著短笛踩著夕陽歸家,西邊的天際,,遍布著一片片絢爛的晚霞,,那晚霞倒映在井里,把井水染成了五光十色,。這時的井邊很繁忙,,也很熱鬧,挑水的人絡(luò)繹不絕,。大家排著隊去井里打水,,然后挑著彩霞回家。那場景,,恰似村道裝上了閃閃爍爍的彩色街燈,,又似多彩的銀河從九天之上飄落人間。

  夏日的夜晚,,月上柳梢,,也有鄉(xiāng)親或端著或提著衣服來到井邊,這是一撥比較講究的人——相比用池塘里的人洗衣服,,用井水明顯更潔凈,。有趁機跟著大人來的小屁孩們,伸出小手,,玩著猴子撈月亮的游戲,。大人們一邊聊天一邊愉快地洗衣服,這時的井邊,成了新聞發(fā)布會現(xiàn)場:誰家的母豬懷孕了,,誰家的水稻豐收了,誰家的新媳婦過門了……而水中的那輪明月,,顯得那么皎潔而明亮,。

  豐水季節(jié)的水井,從井沿汩汩溢出白花花的井水,,流入池塘里,,流入小溝里,流入村前的一大片稻田里,。禾苗在井水的澆灌下,,長得茁茁壯壯,翠翠綠綠,。

  有時,,井水也會變得渾濁,那是雨水夾帶著井沿和小路上的泥巴流進去了,。這時的人們,,在慨嘆的同時,要么去鄰村井里挑水,,要么繼續(xù)從這口井里挑水,,只不過需要靜置一段時間再使用。

  七月份,,是雙搶的季節(jié),。遇上天空不作美的年景,池塘里的水幾乎被放完抽干,,水井里的水位也會陡然下降很多很多,,甚至露出井底的石塊來,整口井就如一只上大下小的田螺,。從井口沿著臺階盤旋而下,,至近井底,令人感覺到一陣陣涼意撲面而來,。這時的孩子們,,懷抱一只熱水瓶,等井水慢慢地從泉眼里涌出來,,然后小心翼翼地用一只小碗舀起,,裝滿一壺,給田間雙搶的大人們送去,。也有拿一個小西瓜或者幾粒李子,、幾顆葡萄的,放入透涼的井水中浸泡一段時間,使尚有熱度的珍品減少余溫,,起到“冰凍”的作用,,咬一口,清涼涼,、甜潤潤的感覺一下子涌遍全身,,給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清涼——那時故鄉(xiāng)還沒有裝電,交通也不方便,,所以人們基本上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冰箱和冰棍,。

  寒冬臘月,井口會突突突地往外冒著“熱氣”,,水面上氤氳著一層薄薄的水霧,。井沿上依然有洗菜、洗衣服的婦女,。年少的我們,,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那井水“冬暖夏涼”的奧秘。

  那時的我們,,日日與水井打著交道,,對水井充滿了感激與敬意;那時的我們,,日日與水井打著交道,,向往著不怕天旱、不用挑水,、不用雙搶的時光,。

  時光的腳步匆匆而過,我們一天天地長大,。改革開放的春風(fēng),,浩浩蕩蕩地吹拂著神州大地,也吹拂著故鄉(xiāng)這個小山村,。慢慢地,,村里的土磚房不見了,平房,、樓房如雨后春筍一般,,你不讓我,我不讓你,,競相而立,;慢慢地,村里的人變少了,,人們不再死守著那一畝三分地,,或經(jīng)商,,或務(wù)工,或辦廠,,或外出求學(xué),,然后在縣城、省城買房定居,;慢慢地,,村前的那片稻田里種的,不再是清一色的水稻,,大棚蔬菜、時令水果悄然登場,,也有被開挖成魚池,,養(yǎng)魚養(yǎng)蝦養(yǎng)田螺……

  那口水井依然存在,井還是那口井,,水還是那方水,。不同的是,井邊已經(jīng)逐漸變得冷清了,。最初,,一些新建了房子的人家,在自家房前或院落里打了壓水井,,洗菜做飯,、洗衣服搞衛(wèi)生,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,。壓水井里的地下水,,冰涼而清澈,但也沒有人用它來冰鎮(zhèn)水果,,取而代之的,,是不斷升級更新的兩門、三門,、對開門冰箱,。再后來,一根根自來水管星羅棋布進入家家戶戶,,兩個指頭一擰,,干凈衛(wèi)生的自來水嘩嘩流出。盡管如此,,更多的人家還是選擇了飲用純凈水,,或在小洋房里裝上了凈水器,或直接從便利里購買桶裝水——恰逢趕上國泰民安,、團結(jié)奮進,、實干興邦的好時光,,村民們乘借新農(nóng)村建設(shè)的熱潮發(fā)展經(jīng)濟,興建家園,,日漸富裕,,只需一個電話,服務(wù)到家,;自家擁有小車,,早已不是神話。

  今年清明,,隨父親回家掃墓,,再次站在故鄉(xiāng)的水井邊,水面上布滿了水綿,,井沿上長滿了青苔,。看得出來,,早已沒有人來這井里取水了,,水井已被人們漸漸陌生而疏離——家家戶戶有了自來水,有了電扇,、冰箱,、空調(diào)和洗衣機,它已經(jīng)真正地退出歷史舞臺,。

  時代的變遷,,已讓我驚艷于童年曾經(jīng)的夢幻千萬遍;時代的變遷,,已讓水井站到了被人遺忘的邊緣,。風(fēng)乍起,吹皺了水里碧藍的天空,,吹皺了水里漂亮的別墅群,。依然不變的是井中溢出的涓涓細流,在科學(xué)發(fā)展的康莊大道上,,她伴隨著“美麗中國”的號角聲,,一路歡唱著流向遠方。悅耳動聽的流水聲,,好像在向人們娓娓傾訴她燦爛的昨天,,又好像在為故鄉(xiāng)今天富足有余的小康生活而淺吟低唱。

作者:詹慧群

編輯:redcloud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常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