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與藍天久別,,與和煦的陽光久別,,與裊裊炊煙久別,,與歡騰的小河久別,,那么,請去大義山吧,。去體會寧靜和清新的黎明,,去聆聽蟲吟蛙鼓的傍晚。去找回無憂無慮的日子,,去追憶天真爛漫的童年,。
大義山很遠,它座落在湘南腹地一個群山環(huán)抱的深處,,距離常寧市大約二十公里,。地圖上你很難找到它的名字。但是大義山那迷人的風景,,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。那里不僅有清澈透明的山泉,巍峨屹立的山峰,,崎嶇蜿蜒的林蔭小徑,,而且還有那漫山遍野的竹林。
第一次與大義山結(jié)緣,,那已經(jīng)是二十年前的事了,。當時我應(yīng)一些朋友的邀請,參加了那次大義山郊游活動,。記得那是一個初秋的下午,,我和他們漫步在山路上,抬頭仰望獨自在變化萬千的塵世中搖曳那翠生生的竹林,,獨舞在碧空藍天之下,,挺著綠油的身板如戰(zhàn)士一般直立在那。一陣微風吹來,,便會聽到它的蕭蕭之聲,。放眼望去,滿眼都是綠,,如一片綠色的海洋,。在高大挺拔的竹子簇擁下,感覺有一種脫離人間,,涉足自然的意境,。我早些年就曾經(jīng)聽說大義山的竹子特多、特漂亮,。今日一見,,果然名不虛傳。我站在竹子面前,想到這些竹子經(jīng)歷過四季輪回和雨雪風霜的洗禮,,想到它們短暫一生后草木榮枯的凄美,,一股惆悵之心油然而起。竹子的清雅高潔,,因此與文人墨客產(chǎn)生了不解之緣,。一片竹林,它在帶給你綠色的同時,,也給生活添了一份雅致,。于是就有了“高枝已約風為友,密葉能留雪作花,。昨夜嫦娥更瀟灑,,又攜疏影過紗窗”。“竹性不耐雜,,志在青云處,。蒙茸依附者,都非賢子孫”,。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,立根原在破巖中。干磨萬擊還堅勁,,任爾東南西北風”的感慨,。陳與義和袁枚、鄭板橋把這些竹子的靜幽和堅貞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,讓人對它為之敬仰,。
大義山的山泉水清澈又透明,使水聲染上出世的幽深氣質(zhì),。“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,。泉水咽危石,,日色冷青松”。王維的詩將山泉水的“仙風道骨”寫絕了,。深山幽谷的寧靜,,白石青松的冷寂,這就是大義山最素顏的畫卷,。那一天,,我去了一個叫“水潼澗”的地方,峰巒鋸齒般參差,,淡淡的霧靄隱約浮動,。忽聽淙淙的聲音傳來,便有澗水從石縫中流出,。走著走著,,又似銀劍的消失,,聲音還在耳邊,走了一段,,忽又冒了出來,,捉迷藏似的調(diào)皮。及至深夜,,那水聲更清晰了,。抬頭望望頭頂?shù)奶炜眨惠喢髟聭覓煸诤棋奶煊钪?,那是什么樣的星空啊,,星星密密麻麻,越看越亮,,越看越多,。天河浩浩渺渺,閃閃爍爍,。里面鋪滿了數(shù)不清的星星,,在熠熠星光的映襯下,那蔚藍的天幕,,也顯得更其遼闊,,更其深邃空茫……
大義山的至圣寺,始建清順治二年(1646年),,約有400年歷史,。那里的建筑宏偉大氣,青瓦白墻,。寺院里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木制菩薩,。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大堂內(nèi)那蹲彌勒大佛。無論從神態(tài)還是表情都栩栩如生,,惟妙惟肖,。堪稱鎮(zhèn)寺之寶,。那是多少工匠辛勤的結(jié)晶,。據(jù)說每年農(nóng)歷二月十九日,當寺院的鐘聲敲響,,就會有許多虔誠的香客前來頂禮膜拜,。當?shù)厝讼鄠鬟@一天誰要是抽了個上上簽,那么他一定會興旺發(fā)達,。當然,,在我看來,這也許是一方人在尋求心靈的寄托罷了。一個寺廟,,能夠有香客源源不斷地涌來,,就必然是一派欣欣向榮,歌舞升平的繁華景象,。
久居城市的人,,已經(jīng)厭倦了鋼筋混凝土的世界。是不是很懷念一片靜土,,是不是很渴望一份灑脫,。來吧,朋友,,去大義山吧,。去重溫歲月靜好的安逸,日長似年的悠閑,,去清理心靈的雜草,,釋放那糾結(jié)的鄉(xiāng)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