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(yuǎn)古的東江

來源:大義常寧 作者:方富貴 編輯:李洋源 2018-06-08 00:00:00
—分享—

幸福撒滿西江.png

(圖為幸福撒滿西江)

這里有絕美的山水畫卷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(yùn)

遠(yuǎn)古的東江:承自然之美載歷史之悠

在常寧市區(qū)西南60公里邊陲,,有一座大山,,名叫“塔山”,。據(jù)史料記載,,阿育王疊石建釋迦真身舍利白玉寶塔九座,,此為第九,,因而得名,。

作為衡陽市唯一的瑤族聚居地——塔山瑤鄉(xiāng),,境內(nèi)的一對“姊妹江”東江和西江成“人”字形,從遠(yuǎn)古而來,,穿過峭壁與林海,,穿過茶園與瑤寨,一路歡歌,,貫穿全境,。

東江是大自然傾心勾畫出的一幅絕美山水畫卷,這里群山連結(jié),,層巒疊嶂,,幽壑縱橫,泉溪叮咚,,寺廟飄香,,古木林立,杉竹萬頃,,勢如莽莽蒼海,,一望無際。

尤其是原生態(tài)的自然險峻山谷“東江峽谷”令人稱奇,,全長約3公里,,落差300余米,大小瀑布18個,,三疊,、五疊、七疊瀑布形態(tài)各異,,跌水,、飛泉、溪潭隨處可見,。潭畔許多不知名的古樹也千姿百態(tài),,其中一棵古樹虬枝如龍,,樹上還寄生著兩根竹子,,生動詮釋“胸有成竹”的奇妙。

行走在東江,,處處可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,、純凈與古樸,而那些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讓人回味無窮,。

塔山夢.png

(圖為塔山夢)

神秘東江流淌古文明

站在塔山最高峰天塘山頂,,“東觀四洲地,南看九嶷山,,西察零陵景,,北望美洞庭”,,心曠神怡。神秘的東江源頭,,就在這天塘山,。涓涓細(xì)流滲漏于山巖石縫,泉涌于古木叢中,,萌發(fā)于竹節(jié)根里,,匯聚成江,蜿蜒曲折,,從山上深潭一路經(jīng)杉樹沖,,過新鋪子,越雙河口,,穿東江村,,而后匯入西江,一年四季水流不斷,,流淌著中國古文明,。

相傳,東漢永元四年(公元92年)蔡倫任尚方令后,,?;毓枢l(xiāng)耒陽,常到鄉(xiāng)間作坊察看,。常寧與耒陽相鄰,,一天他不經(jīng)意間來到了常寧塔山東江,只見溪水清澈,,兩岸竹林茂豐,,鳥語花香,景色宜人,。賞興正濃時,,他忽見溪水中積聚了一簇枯枝,上面掛浮著一層薄薄的白色絮狀物,,不由眼睛一亮,,蹲下身去細(xì)看。這東西扯扯掛掛,,猶如絲綿,,這不正像宮中制作絲綿后遺留下來的物件——可以用來寫字的殘絮嗎?蔡倫如獲至寶,,忙詢問東江人,,原來是漲水時沖下來的樹皮、爛麻,,扭到一塊兒,,又沖又泡,,又漚又曬,就成了這爛絮,。不久,,蔡倫率幾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來到東江,利用東江豐富的水源和樹木,、竹子開始造紙,。在當(dāng)?shù)厝说呐浜舷拢瑒儤淦?、搗碎,、泡爛,再加入漚松的麻縷,,制成稀漿,,用竹篾撈出薄薄一層,晾干揭下,,便造出了最初的紙,。紙雖造出來了,但很容易破爛,,這讓蔡倫傷透了腦筋,。

銀河直瀉.png

(圖為銀河直瀉)

傳說有一天,一個仙人變成一個叫花子來到蔡倫做實驗的紙槽里討水喝,、試人心,。槽屋里的人個個忙碌,曬紙的要趕火色,,在曬壁前跳來跳去,,沒空;抄紙的兩手盡是水,,不好拿,;只有踩料的一手拄著棍子,一手順便敬了一斗煙,。叫花子高興極了,,道:“盡你踩,盡你滑,,不怕戳,,不怕鉆”,。叫花子走后,,槽屋里的人才明白過來:“莫不是仙人?”于是,,大家急忙追去,,叫花子回過頭說:“不要追,,不要喊,要我打轉(zhuǎn)難上難,,要學(xué)造紙真功夫,,竹筒頭里把樣看?!闭f完化作清風(fēng)而去,。槽屋里的人回來一看南竹筒里,有一張精細(xì)薄亮的竹紙,,被稱為“娘娘紙”,。從此,其它地方造紙,,起初必須要用東江的竹“娘娘”,。

有一天,一個姓尤的鄉(xiāng)親從山里采摘野生獼猴桃回來,,看到蔡倫苦惱的樣子,,正打算燒水泡茶,不料調(diào)皮的小兒趁父親不備把桃藤丟進(jìn)了鐵鍋,,待發(fā)現(xiàn)時藤已煮爛,,只好倒掉重新燒水。細(xì)心的蔡倫發(fā)現(xiàn)在倒水的地方浸出的膠質(zhì)富有彈性,,拉扯不斷,,不由得欣喜若狂,立刻把野生獼猴桃藤作為原料引子,,終于解決了紙張韌性不夠,、容易碎的難題,造出了便宜,、輕便又潔白的紙,。元興元年(公元105年),蔡倫奏報朝廷,,故天下稱謂“蔡侯紙”,。

古法造紙工序講究,勞動強(qiáng)度大,,必須經(jīng)過砍料,、砍竹、碼堆,、漚料,、泡料、搗料、撈渣,、輸槽,、沉漿、抄紙,、榨紙,、分紙、烘干等近20道工序,,沒有一道工序是輕松活,,非上等勞力不能勝任。其中,,砍料必取立夏之后到小滿之前尚未長葉的嫩竹,,一年造紙所需的竹子更是必須在短短半個月里全部砍完。于是,,東江人在東江兩岸建造浸泡池,,依靠充足的水源和茂竹制紙,省時節(jié)力,。如今,,在東江兩岸依稀可見造紙作坊沿溪流分布,雖然塵垢蒙面,、雜草叢生,,但還能大致看出當(dāng)時塔山古法造紙的盛況。

為紀(jì)念蔡倫造紙之法,,塔山紙槽里一直設(shè)有“蔡倫仙師之神位”,,每逢初一、十五,,當(dāng)家?guī)煾笛b香化紙,,虔誠敬奉。蔡倫在東江摸索研究出來并傳授的古法造紙技藝,,為中華文明和社會發(fā)展作出了巨大貢獻(xiàn),,也讓塔山人成為一批吃“造紙”飯的人,遠(yuǎn)赴他鄉(xiāng)靠造紙謀生,。

古樹成龍.png

(圖為古樹成龍)

傳奇東江飄香古貢茶

《塔山記》記載,,宋仁宗為訪黃帝南巡足跡,下洞庭,,入湘江,,從塔山而上九嶷。隨行的胞妹升國公主因喜愛塔山優(yōu)美素雅,,民風(fēng)淳樸,,遂拜慧德禪師為師留在塔山清修,。

公主起初在巖寨嶺下雞公塘一所庵寺旁的一個半月形巖洞中修行,因每天洗好的衣服都要用米湯漿曬,,故取名漿衣巖。宋天圣年(1023年),,因修行被凡人識破,,公主移居塔山深處波若寺,后移居更深處原阿育王建塔之地塔山村能仁寺,。仁宗皇帝聽說妹妹移居深山,,十分擔(dān)心,特派欽差大臣率兩匠人來塔山,,左右各建一座可容千人的僧尼院,。在山腳下當(dāng)路處懸掛一口洪鐘,有事撞其鐘則聲震千里,,故此山名“銅鐘嶺”,。

阿育王筑的白石寶塔上有數(shù)株茶葉樹,一年中有200余天在云霧中,,因此產(chǎn)出了上佳的云霧茶,。公主每年清明前都會親手采摘制茶,進(jìn)貢皇兄仁宗,,仁宗以長沙白鶴井水泡茶,,茶味清香、甘醇,,且茶水中清晰可見其妹升國公主清修的身影,。

一次,派去長沙取水的內(nèi)臣在返回途中馬失前蹄,,井水傾盡,,眼看限期已到,只得就地取水回京交差,。仁宗以此水泡茶,,味不香而影不見。該大臣順勢進(jìn)讒:“莫非公主對君不忠,,為人不貞,?”仁宗信其言,遂焚起天香,,拜請玉帝發(fā)九龍洗塔,。

現(xiàn)實與夢想.png

(圖為現(xiàn)實與夢想)

一日早齋時,護(hù)寺黃狗將住持金缽叼走,,住持窮追不舍,。突然天空雷雨大作,,九條惡龍化作九條泥鰍從寺后竹枧流出,不料被寺內(nèi)一只老公雞發(fā)覺,,便飛上前去一口啄傷為首的惡龍,。怎知,惡龍立現(xiàn)原形,,尾巴一擺,,頓時洪水淹沒寺院。說時遲那時快,,只見寺內(nèi)那口銅鐘隆隆飛向空中,,直朝為首惡龍撲去,戰(zhàn)作一團(tuán),。

正在坐禪的公主聞聲而出,,朝著惡龍大聲疾呼:“各位神龍且住,!殺我可以,,千萬不要傷害生靈!”九龍一見公主,,立時一齊張開血盆大口直撲而來,。公主當(dāng)即拔出寶劍,與惡龍搏斗,,大戰(zhàn)數(shù)十回合,,因怕塔山受災(zāi)太重,遂且戰(zhàn)且退,,將惡龍引向北方,,順河而下10余里,便化作清風(fēng)騰空而去,。為感恩公主保護(hù)生靈的功德,,后人在此建“公主廟”虔奉。銅鐘因怕惡龍再興風(fēng)作浪,,死死盯住那為首惡龍,,直到常寧縣城南門潭,才將惡龍罩住,,沉入潭底,。

公主修行的隨從因懷念公主,化作漫山杜鵑,,每年春夏間盛開,,淡紅、深紅,、淡紫,,一株株,、一簇簇立于群山的雄、奇,、險,、秀、幽,、趣處,,盼望公主回來??蓱z那住持被黃狗引上南邊一山頭,,見九龍作惡,,寺廟全毀,,公主升天,不由得悲憤萬分,,跌坐山頭,,不料竟一坐不起,化作一座山峰,。千百年以來,,這山峰樹石相間,青紅綠紫,,形似“百納”,,而999米高的山頂卻一直寸草不生,后人稱為“和尚腦”,?!昂蜕心X”下生長著19塊直立的白條石塊,由高至低排列,,恰似蓮花初放,,中間則如白衣觀音盤腿而坐,栩栩如生,,當(dāng)?shù)厝朔Q之為觀音坐蓮,。

公主仙去,其名永垂,,其茶永醇,。上世紀(jì)50年代初,塔山瑤民趙永興曾將此地的云霧茶寄獻(xiàn)給毛澤東主席,,中央辦公廳代為回復(fù),,盛贊此茶醇香,此情篤厚,。80年代,,此茶被冠為“塔山山嵐茶”,,名列湖南名茶之榜,暢銷國內(nèi)外,。

經(jīng)現(xiàn)代儀器檢測:塔山土壤含鋅,、硒等微量元素,獨特氣候有利于茶葉中氨基酸的形成和積累,,故茶葉氨基酸含量高,,清香持久、湯色清澈,、醇厚爽口,。目前,塔山茶園面積已發(fā)展到5萬畝,,被評為全省唯一的“生態(tài)有機(jī)茶之鄉(xiāng)”,。

瑤寨.png

(圖為瑤寨)

英雄東江孕育好兒女

東江就像一位鄉(xiāng)村母親,質(zhì)樸敦厚,,默默地哺育著大山的人們,。站在高處望東江,讓人頓感“蕩胸生層云,,豪情抒萬丈”,!喝了東江水的人,總有一副錚錚鐵骨,,唱響一曲曲英雄贊歌,。

東江上游松塔村,有一石峰聳于一山頭,,儼然一頭巨獅,,身長200米,頭高40米,,鼻眼分明,。相傳石獅常去東江垌偷吃禾苗,到西江垌拉屎,,故東江貧窮西江富,。東江人知曉后無所畏懼,勇敢地襲瞎了石獅雙眼,,使其不能去東江偷吃,。石獅只好仰天長嘯,昂首東方,,每逢旭日東升則先得其輝,,光彩奪目,更顯雄壯威風(fēng),,是謂“雄獅嘯日”,。

史料記載:從南北朝起,,塔山兩江四岸瑤民反抗壓迫的抗?fàn)帍奈赐V梗顬楸瘔训氖欠罨M和趙金龍,、趙福財起義,。

明朝洪武年間,武藝高強(qiáng)的奉虎滿在塔山腳下寨子嶺練茅兵,,他的母親每天親自送飯,。轉(zhuǎn)眼間3年過去,奉虎滿的茅兵也越來越成人形,,眼看成功在望,。不料有一天其母誤闖寨子嶺,驚得即將成人的茅兵全部掉了腦袋,,而奉虎滿試射三支神箭時又功虧一簣,。因法術(shù)被破,奉虎滿被官兵追趕進(jìn)了塔山,,在地勢險要,、易守難攻的東江,、西江安營扎寨,,打算東山再起。奉命追殺奉虎滿的官兵在塔山四處搜尋,。由于部下出賣,,奉虎滿最終被撩了首級,后人把奉虎滿遇害地稱作“撩頭”,。鄉(xiāng)中文人覺得血腥而俗氣,,改為鰲頭。姓奉的鄉(xiāng)親怕被株連,,便隨機(jī)應(yīng)變地把神堂上的“奉”字下面加上兩點改為“秦”字,,據(jù)考證當(dāng)今勝橋留田秦氏,多是奉虎滿的后裔,。

霧的魅力.png

(圖為霧的魅力)

清朝道光十二年二月間,,常寧塔山瑤民巫師趙福財,積極響應(yīng)江華瑤民巫師趙金龍的錦田起義,,聯(lián)同趙福青在塔山野馬嶺起義,,率瑤軍破茶婁后進(jìn)駐潭江口(又名潭下江)。因九龍關(guān)和五虎關(guān)被鄉(xiāng)勇堵住,,約桂陽瑤軍沿潭水出廟前來會,,被桂陽知州王元鳳率鄉(xiāng)勇尾追至何樹下八角亭(今廟前過水街)。兩軍廝殺,,趙福財雖打敗了鄉(xiāng)勇,,自己的隊伍卻也死傷200余人,。隨后,趙福財率瑤軍由潭江口出常寧,,會合襲擊九龍關(guān)和五虎關(guān)的桂陽瑤軍進(jìn)駐羅家橋,。扎營第三天晚上,瑤軍從依湖渡河過壕口時,,遭鄉(xiāng)勇伏擊,,被沖成兩部分,趙福財被伏兵打死,。走在前頭的瑤軍沖出壕口,,進(jìn)駐大義山,走在后面的瑤軍由趙福青率領(lǐng)進(jìn)攻新田,,射殺知縣王鼎銘,,旋退出新田,率軍到田塘,、上流垌與趙金龍大軍會合,。這時,熊熊戰(zhàn)火燃遍了湘南七縣,,迫使清政府從南方五省調(diào)兵清剿,。三月,趙金龍率瑤軍從白水垌,、楊家鋪至張家坳,,逃避在大義山的瑤軍聞訊后趕到張家坳會合,瑤軍連同男女老幼共8000人由黃垌進(jìn)駐洋泉,。四月,,官兵攻陷洋泉李家灣瑤軍駐地,義軍彈盡糧絕全軍覆沒,,數(shù)以萬計瑤民慘遭屠殺后被拋尸洋泉舊街南端一口五畝左右的荒塘,,是為“萬人冢”,。后來瑤民從五洞到洋泉趕圩,,還特意帶上瑤山小石子投放墓上,以示懷念,。

就在奉虎滿,、趙金龍起義前后的清朝順治十一年(1654年),35歲的哲學(xué)家王船山抗清失利,,在永州,、零陵等地顛沛流離多年后應(yīng)友人邀請,來到塔山下洋泉西莊源隱居,一住就是3年,。這里的人基本為王姓,,視王船山為本家,盡心地庇護(hù),、幫助他,。

王船山制定的“勿作贅婿”“勿以子女出繼異性及為僧道”“勿嫁女受財”“勿與胥吏人為婚姻”等14條家規(guī),被洋泉王氏在修訂族譜時列為祖訓(xùn),。據(jù)《船山公年譜》記載,,在這隱居的3年中,王船山整理典籍,,完成了《老子衍》《黃書》等重要著作,,并著手撰寫《周易外傳》。

繼奉虎滿,、趙金龍,、王船山之后的20世紀(jì)初大革命時期,中共地下黨組織在東江一帶活動,,常以石屋嶺三亭一庵為“交通站”開會聯(lián)絡(luò),,將當(dāng)?shù)剡M(jìn)步青年送去中共陽明山游擊隊陳光寶部,去井岡山參加革命,,東江成了“紅色的搖籃”,。

這些青年中最為出色的是塔山陽山村肖震球,他少年時先后考入湖南南路師范學(xué)堂和湖南省立高等師范,,篤定教育報國之路,,創(chuàng)辦了常寧女子職業(yè)學(xué)校,、常寧師范講習(xí)所,。1926年,他被常寧第一批共產(chǎn)黨員肖石月,、李佳竹發(fā)展成為共產(chǎn)黨員,,次年即當(dāng)選為常寧農(nóng)會執(zhí)行委員長。1927年,,39歲的肖震球參加了賀龍領(lǐng)導(dǎo)的南昌起義,,起義勝利后,部隊撤出南昌城,,擬前往福建長汀與毛澤東同志建立的臨時革命委員會會合,。由于途中被官僚告密,肖震球英勇犧牲,,后得義士相助,,尸體被運(yùn)回塔山老家安葬。

來源:大義常寧

作者:方富貴

編輯:李洋源

本文鏈接:http://0737hfh.com/content/2020/06/18/7417809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常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