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寧歷史悠久,,文化燦爛,。自古以來就是一方山青水秀,,物華天寶,、人杰地靈的神奇土地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先民們就在這里刀耕火種,,生生不息,,創(chuàng)造了兩千多年的人類文明。蘊藏著講不清,、數(shù)不完的傳奇故事,。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是位于現(xiàn)在官嶺鎮(zhèn)麥園村和金市村之交的一條神秘的山脈,名喚金龍山,。此山脈自東向西走向連綿逶迤約7公里,,共有7個峰巒,首峰向東高昂,,垂直高度約300米,,它就是巨大的龍頭,,中間五座小山峰即是涌動的龍身,最后向那座山略高,,稍長,,向西宛延,形成龍尾,,遠遠看去,,就是一條活靈活現(xiàn)的巨龍。春天山花爛漫,,桃紅柳綠相宜,杏黃李白爭妍,,那就是一條花龍,;夏天碧艷蔥蘢,樹木盛茂,,小草妖翠,,那就是一條綠龍;秋天薄霧籠罩,,蒼松挺拔,,翠柏秀氣,那就是一條青龍,;冬天霜雪覆蓋,,巖煙裊裊,山披銀裝,,那就是一條銀龍,。說到此,聽眾不禁要問,,此山既然是春,、夏、秋,、冬四色龍,,為何又稱金龍山呢?這里自有原因,,且聽我慢慢分解,。首先,我要介紹一下此山的來歷,。相傳盤古開天劈地之時,,因蒼穹空缺。有一位仙女叫女媧,,她采天下五彩之石,,用神爐熔化,,用以補天。天空補好后,,再無缺漏,,剩下半爐金色巖漿該如何處置,當時正值冬季,,正好是正月十五日,,女媧娘娘圣眼一觀,那一條龍型的山脈竟然是白色的,,多不吉利,,多不美觀呀,于是她把金色的巖漿灑在龍型山上,,傾刻間,,白龍變成了金龍。由于巖漿溫度過高,,山上的樹木全被燒焦,,此后,龍型山再不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變色龍,,而成了永恒不變的金色龍,,金龍山由此得名。
不知過了多少個年代,,八仙中的鐵拐呂洞賓云游至此,。見山上沒有花草樹木,盡是一片金色的巖石,,由于氣溫過高,,他到山下的一家農(nóng)戶中討點水喝,老農(nóng)戶見此人渴不可奈的樣子,,便把家里從十多里外的地方取來的最后一碗水給他喝了,,呂洞賓見狀十分感動,并十分可憐這一方?jīng)]有水喝的人們,,于是他用手里的鐵拐在巖石上一鑿,,便鑿出了一個圓洞,洞里噴出了清清的泉水,。同時呂洞賓還用鐵拐在崖壁上點點畫畫,,畫出了許多痕跡,便離去了,。金龍山的土地得到清泉水的滋潤,,又長了花草樹木,人們有了清泉水飲用,、耕種,,紛紛聚居金龍山下,。金龍山漸漸被古松翠柏的濃綠遮蓋,平日里綠蔭蔥蘢,,四季花開,。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,山下人見證,,山頂金龍狂舞,,星星點點,豪光四射,,天上人間渾然一體,,這就成了當時常寧西鄉(xiāng)一帶的神話。既是神話,,有源頭,,也應有延續(xù),幾千年來關于金龍山的神話可就多了,。
當歷史進入到唐代景觀時期,,有一得道高僧云游至金龍山,,他在清泉水的源頭喝夠了甘甜清涼的泉水后,,面對石壁上苔蘚中那一行行如刀斧鑿成的痕跡琢磨良久,念出了一首詩曰:
金龍山乃天地山,,山下盡居善人家,。
感恩超度行善人,播下三斗芝麻官,。
僧人悟出了詩中境界,,便在此建寺修行,名曰金龍寺,,寺一建起,,四方僧人慕名而來,和尚信徒不召而至,,一時間,,金龍寺名聲大振,平民百姓求福,、求嗣,、求平安;官宦貴族求祿,、求位,、求功名;蒙冤之人求清,、求白,、求昭雪,,有求必應。人們把鐵拐呂洞賓的詩用方塊漢字刻在石壁上,,瞻仰者,、模仿者絡繹不絕,那清泉水有人品出其三大奧秘,,其一想酒喝而窮不可及之人,,飲此水如飲烈酒,大飽酒癮,;其二,,借酒澆愁窮途末路之人,飲此水即改酒醉,,其三,,上山求佛之人,飲此水可消除全身疲勞,,解除心中煩惱,。由此一來,專程來喝清泉水之人川流不息,。無論是天干地枯久旱無雨,,那泉水永遠引不盡,流不盡,,千百年來,,源源不斷地灌溉著山下的良田,滋潤著慈善之人的心田,。
還有一事,,說來也怪,那呂洞賓的詩曰:感恩超度山下人,,播下三斗芝麻官,。其實果有應征,那常寧西鄉(xiāng)歷史上可謂窮鄉(xiāng)僻壤,,屬“天荒”之地,,與科學無緣。然而,,金龍山下方圓二十里地,,自古官宦層出不窮,累計三百有余,。那呂大仙人確實把做官的種子播在那一塊神秘的地方,,讓后來人受用不盡。
歷史的車輪滾入明末清初時期,,朝廷因戰(zhàn)亂到處征糧,,有一征糧官押運糧食從湘江水路入洞庭,,在大堡江段遇狂風暴雨,運糧船沉入江底,,運糧官不敢回朝廷交差,,流落到金龍山,在山下一棵古樟樹下,,解開衣帶,,吊在樹杈上,準備了卻殘生,。誰知死神未到,,古丞相包拯包大人卻來了。包大人用尚方寶劍斬斷了上吊人系在脖子上的衣帶,,對他說:未曾食贓,,遇天災人禍,何以一死,,回朝廷去吧,,案情理當明斷。說完飄然而去,。征糧官睜開眼睛,,原來南柯一夢,他竟其蹊蹺,,麻著膽子回到京城,,朝廷的確沒有以貧贓枉法治其死罪,,只以贖職罪降為地方知縣,。他為了感恩,在金龍山下古樟樹旁建造包公廟,。自此,,金龍山上有金龍廟,山下有包公廟,。人們說上有金龍播祥光,,下有包公佑平安,兩廟香火鼎盛,。這一方區(qū)域年年風調(diào)雨順,,五谷豐登,瘟疫不染,,賊寇不侵,,人們安居樂業(yè),路不拾昧,,夜不閉戶,。享受人間之歡樂祥和,。
歷史的進程瞬間就到了民國時期。金龍山神奇依舊,,清泉依舊,。松濤滾滾送寒冬,山花漫漫笑春風,。只是兩座古廟因多年失修,,漸漸失去了光華。一日有一四十來歲的和尚走進了金龍寺,,他身材高大,,風流倜儻,自稱為智能法師,。他帶來了大量的金銀,,把金龍寺裝修一新。智能法師還傳言自己有請觀音送子的神功,。因故,,金龍寺香火又興旺起來,特別是那些美貌俊俏,,婚后不育的少婦們紛紛爬上金龍山,,走進金龍廟。智能法師便大施淫威,,誘奸了無數(shù)前來求嗣的女人,,那些女人中有的便由此懷孕,吃了啞巴虧的女人不便張揚自己與和尚的丑行,,反而夸獎智能和尚的神通,,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金龍山的古道上日日夜夜走滿了有心得子或心懷不軌的少婦,。一個漆黑的夜晚,,智能和尚正在金龍寺的暗房里與一少婦狂歡,突然一陣狂風將那淫和尚卷起滾出金龍寺,,滾下金龍山,。第二天早上,人們在包公廟包拯神像下的虎頭鍘刀旁看見了智能和尚的尸體,。其實,,那神臺下的龍頭、虎頭,、狗頭三具鍘刀都是木做的模型,,怎么能鍘死人呢。人們只是感嘆神仙有靈,淫和尚遭到報應,,其余也就不了了之,。后來,有人傳說,,那智能和尚是個假和尚,,他乃袁世凱門下一將官,因大勢已去,,便擄掠了一批金銀逃到金龍山,,企圖借金龍寺暫避風雨,誰知他淫性不改,,大傷了金龍神威,,敗壞了千年古寺風化。淫惡終遭嚴懲,。自此后,,金龍山芳草凄凄,花木凋零,。金龍寺香火清冷,,門可羅雀。和尚們紛紛走散,,只有一個瘋瘋癲癲的老和尚憑借古廟一方屋角避風躲雨,。
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1944年,,日本兵從耒陽渡舂陵水進入常寧,。他們聽說有金龍山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,認為這里一定蘊藏著大量的金礦,,一伙鬼子兵為尋找黃金礦來到了金龍山,。日近黃昏,金龍山一片昏天黑地,,兩個鬼子捆綁著兩個年輕的少女進入金龍寺,,鬼子們在神臺之下竟然脫去了衣褲,,準備強奸兩個女孩,。這時,一直躲在屋角里的瘋和尚突然操起栓門的大鐵棍沖上去,,嘩,!嘩!兩下,,兩個鬼子腦袋開了花,。瘋和尚解開捆在女孩身上的繩索,讓她倆逃出了金龍寺,然后,,老人關上了寺門,,把一桶點神燈用的桐油澆在鬼子的身上,點燃了大火,,老和尚與金龍寺在烈火中同歸于盡,。這時,金龍山頂刮起一陣狂風,,將金龍寺正在燃燒的屋頂卷起,,像一條巨大的火龍直落在山下的包公廟屋頂上,廟門倒塌,,并燃起了大火,,廟內(nèi)正在殺雞宰鵝準備好好“米西”一頓的三個鬼子兵被活活燒死在包公廟內(nèi)。就這樣,,兩座古寺化為了灰塵,。但是值得,消滅了五個鬼子兵,,保護了山下受擄掠,、奸淫的人民,大揚了山威,、神威,。如今的金龍山風景秀麗,樹木繁茂,,花草妖翠,,璀璨成叢,古樹參天,,綠蔭蔥蘢,。兩座古廟已由當?shù)厝嗣耖g慕捐建造而成,雖然不成模范,,但已成了氣候,。裊裊香煙籠罩著莊嚴廟后青山,每逢廟會,,廟前的大草坪上見縫插針般擠滿了烏黑發(fā)亮的豪華小車和五光十色的新式摩托車,,那些特來祈禱許愿的善男信女,想升官發(fā)財?shù)募t男綠女,,想求嗣求偶的癡男怨女,,想跳出紅塵的瘋男浪女,想探幽覓古的愚男傻女,,想尋找刺激的俊男靚女,,更有那些飽受凄涼的冤男屈女,,仕途受阻的學男才女,流落街頭的乞男丐女,,都涌上金龍山,,云集包公廟,熙熙攘攘,,吵吵鬧鬧,,擴音器里遠古的鐘聲,近代的歌曲繁雜激蕩,。金龍活了,,活得更開心,更自信,,他高昂著巨大的龍頭迎著紅日升起的東方,。每當月圓之夜,山上金光一片,,云煙堆積,,飛丹流香,好似金龍涌動,,那漫山的松柏在晚風中訴說著青翠的昨天,,那高高的石壁在金光里展覽著鮮為人知的記憶。那絮絮叨叨的馨香,,在歡樂中記錄沒有經(jīng)歷的自傳和神話,。
故事就講到這里,故事里的事,,說有就有,,說沒有就沒有,請不要當作考證的依據(jù),,僅作為茶余飯后的笑談而已,。
最后用一首詩作為大結(jié)局。
紅塵滾滾如云煙,,瞬間即逝幾千年,。
閉目綽見霧中影,睜眼卻是艷陽天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