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寧新增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

來源:常寧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:楊暉 編輯:源源 2025-01-06 16:19:33
—分享—

近日,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(fā)了《關于公布第十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》,核定公布2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常寧有4處文保單位入列,分別為新倉羅家老屋,、浯溪書院、朱田段家老屋,、六圖民居群,。至此,常寧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(shù)量達到18處(36個文物點),。

圖片1.png

新倉羅家老屋位于常寧市官嶺鎮(zhèn)江邊村,。始建于明正統(tǒng)年間(1436—1449),清嘉慶至民國時期又有多次擴建和修復,,漸成規(guī)模,,迄今已五百多年歷史。新倉羅家老屋由祠堂和東,、西兩組建筑群組成,,坐西北朝東南??偨ㄖ娣e2548平方米,。選址為龍船形,村建龍船體,,龍頭位于對門灣,,龍尾落在虎形地,村后山有金龍門,,建筑群地勢前低后高,,依山傍水。新倉羅家老屋人杰地靈,,人才輩出,。清嘉慶年間,羅氏后裔在村東修建新塘書院,,方圓十里的童子在此求學,,清安徽巡撫唐訓方出仕前曾在此傳道授業(yè)。清嘉慶,、道光,、咸豐年間,出貢生、邑庠生,、登士郎、修職郎,、太學生等賢達二十七人,。

新倉羅家老屋_看圖王.jpg

新倉羅家老屋

浯溪書院位于常寧市蔭田鎮(zhèn)上浯村西南部,包含浯溪書院,、上浯廖氏和公祠以及常寧六中舊址三組建筑,,是廖氏家族聚族而居、耕讀相從,、繁衍發(fā)展的歷史見證,。其集祠堂、書院,、學校為一體的屬性,,反映了古代宗族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演變與發(fā)展。其歷史悠久,,建筑風格古樸莊重,,規(guī)模宏大,格局完整,,展現(xiàn)了湘南地區(qū)從古代到近現(xiàn)代教育建筑的發(fā)展脈絡,,并體現(xiàn)了祠堂建筑的典型特色,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,、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,。

圖片3_看圖王.png

浯溪書院

上浯廖氏和公祠始建康熙三十三年于浯溪洲,乾隆三十三年,,思和房后裔捐獻丁銀移建于橋邊坊(今址),,總建筑面積558平方米。浯溪書院位于上浯廖氏和公祠左側,,始建于清嘉慶元年(1796),,初為義學,次年更名為浯溪書院,。清光緒二十四年(1898),,浯溪書院改名為常寧東鄉(xiāng)和祠小學,將廖氏和公祠并入,,施行近代教育,。1958年,改名為常寧六中,,增蓋了三棟教學樓,。1968年,增設高中班,在校學生增至1600人,,浯溪書院辦學進入最鼎盛時期,。

從浯溪書院到和祠小學再到常寧六中,歷時兩百多年,,經歷了從古代教育到近代教育再到現(xiàn)代教育的發(fā)展過程,。先后培養(yǎng)出老紅軍廖倫春,抗日名將廖磊,,教育家廖安世,,地質學家廖士范等一大批優(yōu)秀人才。時過境遷,,浯溪書院就像一座歷史豐碑,,永恒銘刻在人們心頭。

朱田段家老屋_看圖王.jpg

朱田段家老屋

朱田段家老屋位于常寧市三角塘鎮(zhèn)朱田村,,始建于明洪武乙亥年(1395),,坐北朝南,以宗祠為軸,,東西延伸,,呈半月形分布,古巷道,、古井,、古塘等保存完整。現(xiàn)存古建筑以清中晚期和民國時期為主,,遺存有大量明代構筑物,。古建筑整體風格既有清代、民國時期本土特色,,又融入歐美建筑元素,。歷經數(shù)百年風雨,目前仍保留祠堂一棟,,民宅十余棟,,古建筑總面積2800平方米。朱田段家老屋祠堂始建于明宣德至成化年間,,清嘉慶十一年(1806)擴建,,2023年實施大修。祠堂三進各自獨立,,外觀渾然一體,,照壁置前,藏風納氣,。祠堂門前保存有常寧境內唯一完整的明代抱鼓石,,上雕吉祥圖案和祥獸形象,,雕刻精美,栩栩如生,。祠堂大門書有“將軍令重 館閣才高”對聯(lián),,祠堂前坪一對石獅威嚴莊重,氣勢不凡,。

朱田段家老屋建有“朱田段家史事陳列館”,,設有“湘南望族,首推段氏”基本陳列和輔助陳列,,基本陳列由“源流、先祖,、家訓,、遺存、俊彥,、瞻望”六個部分組成,,在充分展示文物本體建筑藝術的基礎上,采用圖片,、實物等形式展示朱田段家發(fā)展史,、人文史。

朱田段氏立根朱田后,,推行“崇文尚武”,,興建義學堂,日晚開課,。乾隆年間建有二酉書院(50年代稱為朱田完小,,70年代毀)。明末至清,,涌現(xiàn)進士3人,、舉人10人、秀才以上文官76人,、武官12人,,以清代文人段巘生、段海生最為出名,。

六圖民居群.jpg

六圖民居群

六圖民居群原名果子樹下,,為常寧尹氏家族原始聚居地,位于常寧市西嶺鎮(zhèn)六圖村,,常白公路南側,。坐北朝南,依坡而建,,整體呈“簸箕”形,,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5800平方米。始建于明代,,現(xiàn)存建筑多為清代末期和民國時期建筑,,保存有尹氏公廳、民居10余棟,、石巷道12條,、古井2口、古道1條,。

六圖民居群以尹氏公廳為中軸線,,民居環(huán)擁而建,尹氏公廳修建于清嘉慶年間,,建筑面積為200余平米,,清末至民國,尹氏族人就地取材,,陸續(xù)興建住宅,,民國建筑外形多高大宏偉,與清代建筑簡樸適用形成鮮明對比,。六圖民居群保留了清代建造格局,,以青石板巷道聯(lián)通成整體,基本保持了傳統(tǒng)歷史風貌,,是第四批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,。


通訊員:楊暉

編 輯:李洋源

二 審:袁丹

三 審:劉朝文 胡敏 劉陽

新聞熱線:0734-7221155

投稿郵箱:[email protected]

新.jpg


版權作品,未經授權嚴禁轉載,。下載“大義常寧”客戶端,,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。轉載須注明來源,、原標題,、著作者名,不得變更核心內容,。

來源:常寧市融媒體中心

作者:楊暉

編輯:源源

本文鏈接:http://0737hfh.com/content/646945/98/14605876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常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