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篇小說《天堂山歌神》,,曾獲2011年《小說選刊》年度正文“長篇小說一等獎”,;2012年中國小說家學會“現代優(yōu)秀小說獎”,。
一,、天堂山山歌
湘南有座天堂山,山下有個天堂湖,湖邊有個天堂圩。人們喜歡把這里的山水,、集市以“天堂”而名,無疑是無限向往想象中的那天堂般的幽幻美景和神仙般的安樂生活,。說實在的,這里的數百村寨,數千山民,千百年來雖從未過上天堂里那神仙般的日子,但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以勞力自食,以山歌自樂,倒也過得自在,。
肖文祥因父親退休離開老家天堂山去海南省文化局接班工作,算來已有40多個年頭了。此間,因事務繁忙,人世蒼桑,家鄉(xiāng)的人和家鄉(xiāng)的事大都忘卻了,。然而,那個貌似天仙,、歌如佳釀的瘋姑娘劉四妹,特別是與她在山歌坪最后決別時的影子,卻時常在他腦海里縈游。
最近在報上看到天堂山鄉(xiāng)被評為湖南省“山歌之鄉(xiāng)”的消息,作為天堂山下的一個民間文學工作者,當然十分高興,。然而,肖文祥總覺得,研究“天堂山山歌”,不可不提劉四妹!可是,聽家鄉(xiāng)人說,劉四妹的丈夫楊老五早死了,她那不滿雙月的女兒后來也沒了下落,。如今,真正了解劉四妹的人,除了他還有誰呢?肖文祥至今還為劉四妹珍藏著的一尊“劉三姐玉雕像”,不正是“天堂山山歌”源流的珍貴證物么?肖文祥總覺得要為劉四妹寫點什么,為“天堂山山歌”研究提供點資料。特別要為劉四妹找到后人,將“劉三姐玉雕像”物歸原主!
肖文祥決定近日回老家一趟,實現劉四妹的遺愿,彌補自己的終生遺憾,。
在肖文祥老人的記憶里,天堂山,大小山巒數百個,大小山路數百條,峰巒綿延數十里,松竹青翠,溪流叮咚,鳥語花香,處處美麗,。天堂湖,水面數千畝,波光粼粼,魚躍鳥飛,小船輕蕩,滿湖墨綠,遠遠看去,活象鑲嵌在天堂山中的一塊巨大的露天碧玉。
特別是那個天堂圩,本是個普通的山鄉(xiāng)集市,當地人硬要依照他們的土話,把集市叫作“圩場”,把趕集叫作“趕圩”,。這里,依山傍水,、綠樹紅花,一年四季,香風襲人。東,、西,、北三面,五里之內,滿眼稻粱,阡陌縱橫。東面那玉泉峰下,天堂湖水流出口處,一條大河,繞山北去,河上船來船往,號歌常聞,。聽老人們說,50年代之前,這里還是相當繁華的,。如今也看得出,一條兩里長的小街,街寬雖不足10米,但那青一色的石板鑲成的街面,平整如鏡,光亮照人。兩旁的百十家店鋪,全是飛檐翹角,、雕窗畫門的青磚瓦房,。
南街口往東不過二里,上堤過橋便是山歌坪。這里天生一塊草坪,面積數十畝,地處玉泉峰下,天堂湖邊,。據說此處原有一個皇封“山歌堂”,。每年三月三日,天堂山的瑤漢山民,男女老少,艷妝巧扮,齊齊來“趕歌圩”,鄰縣新田、桂陽,、道縣,、祁陽,甚至廣東、廣西的歌客也聞訊蜂擁而來,舞龍,、耍獅,、對歌、賽舞,把個天堂圩鬧得沸沸揚揚,地復天翻,。到“民國”后期,山歌坪為當地一大土豪占為自己修建莊園之用,。他在坪邊砌了圍墻,坪里栽了花草樹木,門口蓋一草廬,佃一老者守護。
解放后,山歌坪被收為公用,。鄉(xiāng)里曾在此搭臺集會,、演戲、展銷。平常圩日,這里便是天堂圩的竹木市場,。因為這山歌坪恰是天堂山的“十”字路口,山里的兩條石板官道在此交叉,順湖堤進山出洞,。東經竹園大隊可去耒陽、江西;南上南山大隊可通桂陽,、郴州;西過西山大隊,可通道縣,、廣西;北出天堂圩直通常寧、衡陽,。人說這里“石板古道通四方,要想發(fā)財進天堂”,一點不假,。每逢二、五,、八圩日,山民將山里的竹木,、茶葉、藥材,、獵貨等山珍在此集貿外運,。城里人將油鹽、布匹,、南雜,、百貨在此設店擺攤,吆買喝賣??吹贸?天堂圩雖市面不大,卻是天堂山地區(qū)的政治,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。圩場的北邊,便是天堂山公社機關所在地,公社附近,學校,、醫(yī)院、糧站,、郵局,、供銷社樣樣俱全。1958年,“大躍進”中,天堂山的兩條石板官道都改成了簡易馬路;1964年“社教”運動中又開通了去縣城的班車,。
現在,肖文祥的出租車在寬闊的水泥公路上疾馳。公路兩旁盡是規(guī)劃整齊的農田和綠樹紅花掩映著的雪白,、整潔的農舍,。
“啊,變了,全變了!”肖文祥從車窗往外看到了天堂山下的變化,不時自言自語地驚嘆著。說實在的,幾十年來,天堂山會有變化,這是他預料中的事,但變得如此迅速,如此漂亮,卻是他始料未及的,。
出租車把肖文祥送到了天堂圩上天堂山鄉(xiāng)政府大院門口,。接待他的是鄉(xiāng)黨委的宣傳委員王同志。當王宣委聽了肖文祥的自我介紹后,連連代表鄉(xiāng)黨委表示感謝,。王宣委說:“這事具體由鄉(xiāng)文化站楊站長負責,我?guī)ズ退務?。?/p>
鄉(xiāng)文化站是一棟新建的四合院平頂三層樓房,里面圖書室、展覽室,、閱覽室,、影視廳、電腦室……應有盡有,。當王宣委領著肖文祥來到門口時,王宣委老遠就喊:“楊站長,來客了!”
“好啊,歡迎啊——”楊洋高聲答應著,邊用圍兜抹著雙手,邊唱著以劉三姐《敬親人》改編的山歌,笑盈盈地從屋里走了出來,。
“我歡迎——
客人來了我歡迎!
站里沒有好茶飯,
只有山歌敬客人,敬客人!”
“啊!劉四妹?!”肖文祥老人一聽到那從屋內飄出的山歌嗓音,一看到楊洋那橢圓的臉蛋、大大的眼睛,高高的鼻梁,特別是那根長長的辮子,不由得脫口喊了聲“劉四妹”,快步跑上前,捉住了楊洋的雙手,。
“啊!你們認識?”王宣委在一旁看了,只覺得奇怪,。
楊洋更覺得驚奇!她趕忙抓緊老人的手,向老人自我介紹道:“我叫楊洋,劉四妹是我媽!”她激動地拉著肖文祥坐在辦公室里的木椅上,顫聲問:“大伯,您認識我媽?”
“你是楊繼業(yè)、楊老五的女兒?”肖文祥為進一步證實,繼而反問,。
“是啊,大伯,您是——”楊洋還不明白,急切追問,。
“孩子,40多年啦!”肖文祥口里說著,眼里不由得滾滾落下淚來,他顫抖著雙手,打開行李袋,取出一個紅色布包,交給楊洋:“這是你媽留下的!”
楊洋趕忙層層打開一看,驚叫道:“啊!‘劉三姐玉雕像’!”
“是啊,孩子,40多年了,我一直為你珍藏著,今天,終于物歸原主了!”說著,肖文祥雙手抱拳,站起來,朝天一揖,高叫道:“四妹,你放心了!我也放心了!”
“大伯——”楊洋手捧著“雕像”,似乎對肖文祥的身份有了認識,她向肖文祥深深鞠了一躬。
“我,我是你媽的——肖大哥!”肖文祥這才告訴楊洋,。
“啊,肖大伯!”楊洋“撲通”一聲,雙膝跪在老人面前,。
王宣委站在一旁,一直象看戲一樣摸不著頭腦。
肖文祥俯身扶起楊洋,用袖子抹著眼淚慢慢地說:“苦命的孩子,我告訴你吧——”
2011年8月28日脫稿于柳泉齋